近日,话题词“新毒株甲型H3N2来袭”引发热议。
一到秋季,流感又双叒叕来了,这一次还来势汹汹。
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,第41周(10月6日~10月12日)检测出的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,甲型H3N2毒株已成为主流。
去年流行的主要毒株是H1N1,今年换成H3N2,这意味着公众对H3N2的免疫力相对较低,今年流感季感染人数或将增加。
病毒“换装”归来
甲型H3N2是何方神圣?
H3N2并不是新面孔,早在1968年,它就首次大规模暴发,波及全球至少55个国家和地区。此后,它并未消失,而是像“换季新装”一样,周期性变异、卷土重来,成为流感季的常客。
作为一种主要的甲型流感病毒,H3N2引起的典型症状包括:高热、咽喉痛、咳嗽、全身肌肉关节酸痛。
其临床表现与其他甲型流感(如H1N1)相似,但传染性更强、传播速度更快。
广东进入流感高发期
重点场所与人群需加强防控
近日,全国多地气温开始明显下降,流感病毒进入了活跃期,秋冬流感高发季节即将到来。广州、深圳多个接种单位已经开始接种流感疫苗。
10月29日,针对目前流感高发期,广东省疾控中心免疫所所长刘隽介绍了全省流感疫苗接种情况。
刘隽表示,目前广东省已进入冬春季流感高发期,全省流感活动水平持续上升,流感病毒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。专家研判,随着气温下降,接下来我省流感活动水平将可能在流行期继续波动。学校、托幼机构、养老福利机构、医疗机构、监管场所等集体单位是流感暴发疫情防控重点场所;儿童、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、孕妇为流感重症高风险人群。
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、减少重症的最有效手段,建议6月龄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人群都积极接种。
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,接种疫苗后2-4周可产生有效抗体,建议在流感病毒活跃期前完成接种。重点推荐医务人员,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,患有心血管疾病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特定慢性病患者,养老机构、长期护理机构、福利院等聚集场所中的脆弱人群及员工,孕妇,6~59月龄的儿童及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,以及托幼机构、中小学校等重点场所人群接种。
特别提醒家长:5岁以下儿童感染后极易出现高烧及严重并发症,需高度警惕。如出现持续高热(≥39℃超过3天或41℃以上),必须立即就医。
专家辟谣:慢性病患者(如心脑血管疾病、肿瘤患者)不仅可以接种,反而是最需要接种的重点人群!
别把流感当感冒
这几点要分清
很多人觉得流感就是“重一点的感冒”,吃点药休息休息就能好。
案例警示
浙江杭州39岁的程女士,经常熬夜工作,确诊流感后,她拒绝了医生住院治疗的建议,回家“硬扛”了3天,好几叶肺叶竟都出现了“白肺”症状……
图源:央视新闻
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何区别?
虽然两者都可能引起咳嗽、流涕等呼吸道症状,但流感最突出的特点是全身症状较重:
高烧不退:体温可在短期内迅速升至38.9℃~40℃。
疼痛明显:头痛、咽痛、全身肌肉酸痛。
极度乏力:疲劳感显著,影响正常活动。
全身不适:可伴随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。
流感疫苗怎么选?
目前我国可供接种的流感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:
1、流感病毒灭活(裂解)疫苗(三价/四价,注射)
2、流感病毒灭活(亚单位)疫苗(三价/四价,注射)
3、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(三价,鼻喷)
疫苗接种到人体后,一般需要2周到4周时间才能产生保护作用。
疫苗的“价”代表覆盖的病毒型别数量,四价比三价多覆盖一种乙型流感毒株。那么,没有四价流感疫苗,要不要等?
从预防甲型流感(包括H3N2)的效果看,三价与四价疫苗没有本质区别。接种三价疫苗同样能提供有效防护。
疫苗供应充足
深圳实施“一老一小”免费政策
目前全省各地市流感疫苗均正常供应,广州、深圳多个接种点都有流感疫苗接种服务,接种点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流感疫苗供应充足。
刘隽表示,广东疾控官网和官微都有全省所有预防接种门诊的联系方式,市民可到附近的接种单位进行接种,或联系属地疾控机构、卫生健康部门获取属地预防接种的预约方式,还可通过“粤苗”“粤省事”等小程序或App预约接种。
此外,深圳市继续实施“一老一小”免费接种惠民政策,为60岁以上老年人和全市在校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流感疫苗接种,目前该惠民政策接种工作正有序开展。
广东省中医院发布
2025-2026流感预防药饮方
近期广东接连两次的降温,缓解了今年秋季的持续高温,接下来不久将进入到冬季。与往年不同的是,今年气温下降更快、温差大,空气冷而燥,这促使流行性感冒可能较往年提前来到高发阶段,特别对儿童、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、体弱者将构成较大威胁。因此,如何预防今冬流感的发生,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。
基于目前的气候和流感特点,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、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“德叔”的带领下,医院专家在既往预防流感方案的基础上,针对性调整了预防流感药饮方,并结合食养、中医非药物疗法等,在防、治、康各个阶段继续给予具体的指导,希望能帮您及家人安全过冬。
预防指引
1.成人预防方案
1预防药饮方
1桑芪饮
适应症:平素容易上火,口干,咽干或疼痛,大便偏干等。
组成:桑叶10克、芦根15克、薏苡仁20克、桔梗10克、五指毛桃20克、薄荷5克(后下)、金银花6克。
功效:疏风清热,解毒利咽。
制法:将诸物洗净,上述药材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煮约30分钟,代茶饮。此为1-2人量。
2扶正防感饮
适应症:平素易感冒,怕风怕冷,疲倦乏力,纳差,胃胀,大便偏烂等。
组成:薏苡仁20克、木棉花15克、广藿香10克、紫苏叶10克、防风10克、连翘10克、黄芪10克,生姜15克。
功效:扶正固表,散寒化湿。
制法:将诸物洗净,上述药材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煮约30分钟,代茶饮。此为1-2人量。
2
预防外治法
中药沐足
适应症:平时易感冒,咳嗽或鼻塞、打喷嚏等。
功效:温经散寒。
组成:紫苏叶20克,艾叶20克,桂枝20克。
2.儿童预防方案
1
预防药饮方
补气增免饮
材料:党参10克,五指毛桃10克,茯苓10克,麦芽10克,乌梅10克。
功效:补气健脾。
制法:将诸物洗净,上述药材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煮约40分钟,代茶饮。此为1-2人量。
2
预防外治法
小儿穴位按摩
穴位按摩:常用的穴位有迎香、合谷、曲池、足三里等。
操作方法: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这些穴位,每个穴位按揉1-3分钟,每日2-3次。按摩时力度要适中,以小儿能够耐受且感到舒适为宜,可起到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、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,帮助预防流感。
治疗指引
预防流感
1
对症食养
1
风寒证
适应症:发热恶寒,肌肉酸痛,头痛,鼻塞,流涕喷嚏等。
葱豉粥
材料:大米50-60克,淡豆豉10克,葱白4-5节,生姜10克,精盐适量。
功效:疏风解表,解肌退热。
制法:将诸物洗净,葱白切成碎末备用,淡豆豉稍浸泡备用,大米稍浸泡,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用文火慢慢熬煮,待熬煮米熟时,加入全部材料一起放入锅中,煎煮约15分钟即可。此为1-2人量。
紫苏瘦肉汤
材料:瘦肉200克,新鲜紫苏嫩叶100克,生姜、油盐适量。
功效:散寒解表。
制法:将食材洗净,瘦肉切片放入沸水中焯备用,与生姜一起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半小时,再放入紫苏叶煲10分钟,最后放入适量油盐调味即可。此为2-3人量。
2
风热证
主症:发热或未发热,微恶寒,咽痛,头痛,咳嗽,黄痰或无痰,便干,尿黄等。
岗梅根饮
材料:岗梅根15克,土牛膝10克,薄荷3克。
功效:疏散风热,解毒利咽。
制法:诸物洗净,岗梅根、土牛膝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煮约30分钟,再放入薄荷煮约5分钟,代茶饮。此为1-2人量。
橄榄炖瘦肉
材料:瘦肉100克,青橄榄3-5枚,生姜、精盐适量。
功效:清热利咽止痛。
制法:上述食材洗净,瘦肉切块,放入沸水中焯水备用,上述食材一起放入炖盅,加适量清水,隔水炖约1小时,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。此为1-2人量。
备注:3~6岁儿童,使用上述药膳剂量的1/3;6~12岁儿童,使用上述药膳剂量的1/2;12~16岁儿童,使用上述药膳剂量的2/3。
2
中医非药物疗法
1
艾灸疗法
适应症:频频喷嚏,涕如清水,咳嗽咯白稀痰,咽痒,头痛,肌肉酸痛,恶寒重等。
功效:疏风散寒解表。
选穴:大椎、风门、肺俞、足三里、神阙等穴位。
2
刮痧疗法
适应症:肌肉酸痛,咽干,咽痛,咳嗽,咽部痰粘、异物感等。
功效:清热利咽、疏通经络。
部位:常选择背部的膀胱经第一侧线和第二侧线,如大椎、肺俞、风门、脾俞、肾俞等穴位所在的部位。
恢复指引
1
咳嗽
1
陈皮生姜饮
材料:陈皮3克,生姜10-15克,大枣2-4 枚(去核)。
功效:健脾散寒止咳。
制法:诸物洗净,上述药材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煮约40分钟,代茶饮。此为1-2人量。
2
南北杏煲瘦肉
材料:瘦肉300克,南杏仁10克,北杏仁10克,党参10克,生姜、精盐适量。
功效:补肺健脾,止咳化痰。
制法:上述食材洗净,瘦肉切片,放入沸水中焯水备用,上述食材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,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1小时,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。此为2-3人量。
3
姜片搓热天突穴
材料:生姜片。
功效:疏风散寒止咳。
操作方法:将姜片炒热后,置于天突穴反复来回擦拭,每天1-2次,连续3-5天即可。
2
食欲不振
1
砂仁麦芽饮
材料:砂仁3-5克,炒麦芽10-15克,党参10-15克。
功效:温中健脾化湿。
制法:诸物洗净,上述药材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煮约40分钟,代茶饮。此为1-2人量。
2
鸡汁粥
材料:鸡半只,大米60-80克,陈皮2克,大枣2-3枚(去核),生姜适中。
功效:补中益气。
制法:将诸物洗净,鸡肉切块放入沸水中焯水备用,再放入适量清水煮1小时,取鸡汁备用;大米稍浸泡,生姜切丝,将全部材料一起放入锅中,加鸡汁,煮至粥成即可。此为2-3人量。
文/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:梁超仪 通讯员:肖冰
部分来源:央视财经、央视新闻、橙柿互动·都市快报、广东省中医院
